近日很忙(當然不是指忙著看奧運),手上有一大堆工作(月尾死期喇......-__-"),又要開始預備新學年,雖說還有幾天假期,但這樣的假期根本提供不了人優質的休息;因為這樣,現在感到的忙,是忙得很實在的,是累垮人的那種。所以,在下需要找一些東西來平衡,也就是做一些紓緩惱筋的工作,或者說是要動用到腦袋一些非處理文字和分析思維的部分的活動──在下揀選了體育運動。(這樣說來寫blog並不是有用的減壓活動了......這日後有機會要研究一下。)
在下一向有做運動的習慣的,但對於不停重複某些動作的運動,在下卻很抗拒,故在下閒時通常是玩一些較有競技性質的運動,如打排球、踢波、打籃球等。如果說經常做運動就是喜愛體育,那在下是個愛體育的人了。不過以更實際的情景來看,「愛體育」的定義應該還包括愛觀看體育項目,而自己未必會親身去運動的人。所以說愛看奧運會的人,應該都是愛體育的。
(在下為甚麼喋喋的在做這些低級推理呢......果然,由於無意識地把寫blog認定為消遣休閒的活動,所以寫起來是沒有同時作高層次思考的。)
由於愛體育,在下對於觀看電視體育節目也是有一點要求的,就如饞嘴的人,對食物的味道要求通常較高,不會求其一餐便算。體育節目,起碼要做到「報道」,也就是務求把體育運動的實際進行情況敘述一次,客觀主觀的都不要緊;這是最低要求,而任何電視放映基本上都達到這要求的。
高一點的要求,是要有對運動項目的進行情況加以講解和分析,也就是「評述」了。現在的電視台不論直播還是重放體育映片,都會有評述。剛才說過,愛體育的人不一定參與其活運,所以很多時候體育節目的觀眾是不大懂該體育活動的真實進行情況的。例如中國人很愛看的跳水運動,雖說有十多億人愛「看」,但不過是小眾運動,十萬人中未必有一個真的玩過十米高台、三米彈板跳水。這時候,電視體育節目的評述就很重要。好的評述,是能夠做到「干預」觀眾觀看畫面欣賞體育項目,而又不致過度干預,嚴重影響觀眾個人對畫面的詮釋,成了「騷擾」。怎樣的評述才是干預而非騷擾?便是指能提供輔助觀眾以個人的角度去接受和理解體育節目的片段,進而理解和分析該體育項目是如何進行,甚至預測運動會如何繼續進行下去。比如評述講解奧運跳水的一些規例如何影響了整個項目的形式、選手的身心狀態和項目進行中會怎樣發展、勝負如何決定、一些動作的難度或難處、如何看出運動員的「完美」、「好」、「不好」的演出,等等。這些是會決定了選眾如何去理解體育項目和從中得到「娛樂」的重要資料;而更簡單來說,就是讓觀眾能把單純的「觀看」變成「遊戲」。
所謂的「欣賞」體育節目,其實就是把節目遊戲化:有規則、有參與者、有終局,就是遊戲的形式。看電視播放體育節目的觀眾,在理解運動項目的規則後,就能自己度出一套分析運動員動作和決定勝負的模式;而觀眾在猜想運動員如何做動作、預測運動員如何在規則中被罰分或取悅比賽裁判、預計比賽結果的過程中,就已經以一種類似博彩的形式參與了遊戲,只差在不涉彩金,所以可以當成一種「推理遊戲」而非賭博。而參與這種推理遊戲的觀眾的終局,就是很簡單的「估中」「估不中」。整個遊戲就此完成,觀眾也就從觀看體育節目中得了娛樂。
當然,正如大部分遊戲一樣,這種推理遊戲也有高層次版,那比較接近一般人說的「欣賞」體育節目。高層次的推理遊戲,不單是預測體育項目結果,更重視觀察運動員如何表現完美、挑戰人類體能的極限、或表現運動員的風度。可以說,這是一種類似看電影的欣賞方式,但當中仍然展示了遊戲化,不過較集中去預測運動員如何去超越比賽規則的限制、自身條件的限制、甚至自然定律的限制──這些正是體育的真諦,也是說,觀眾是在預測運動員如何用體育項目去體現體育的意義。這某程度上也注釋了為何有可能刷新世界紀錄的直播節目是特別多人留意的。這個層次的觀賞體育節目的方式,對於評述的要求就更高,觀眾需要一些比較仔細的分析去幫助自己理解和預測運動的進行,把自己心裏的推理方式豐富和複雜化,成為一套難度較高的遊戲。這種評述也就是所謂的「專業評述」。
這樣的看「欣賞」體育節目的形式的話,很容易就明白以下幾項:為甚麼甚麼體育項都能夠拿來「賭」;也明白「假波」之真正討厭正因為它使觀眾的預測成了白癡行為,完全破壞了這種「推理遊戲」(當然也可說成違背了體育的精神);香港協辦的奧運馬術比賽盛裝舞步變了趕客活動,也很容易解釋了,正是因為觀眾欠缺可以用來組織「推理遊戲」的資料;而人們喜歡一邊看直播,一邊當「場外裁判」,高談闊論,懶有見地,亦變得情有可原了。
「評述」的重要就此彰顯,它幾乎主宰了觀眾的推理遊戲的進行和層次。如果評述員提供的體育項目資料,是些無關痛癢,無助觀眾發展他們的遊戲的,那就成不了有效的「干預」,而是「騷擾」──騷擾了觀眾以個人知識去理解畫面,發展「推理遊戲」系統,也就沒法進行遊戲,無法欣賞體育節目。由此定義出發,評述常常講「廢話」,倒也不一定是對觀眾看節目的騷擾,如果廢話的層次不過是把電視畫面用最低級的口語表述多一次,例如「個波俾到美就有機會入架喇!」、「兩位選手其實都有機會勝出比賽o架......」之類,那不過是把觀眾心裏的敘述音放大了和實體化了,倒也不是騷擾了觀眾進行「推理遊戲」。反而那些嘮嘮叨叨的講述某個國家的體育如何壯大,拿了多少金為國增光,甚至講「其實中國d舉重運動員都幾靚仔喎!」(靚唔靚仔,駛唔駛你幫我判斷呀?),這些非相關的所謂資料性評述,根本是垃圾信息,完全無助於觀眾發展「遊戲」,甚至會讓觀眾無法集中思考和推理;如果類似的評論方式用於會考的話,就是irrelevant answer,寫滿七版紙也不會有分的,會拿UNCL。
奧運田徑是很好看的,因為總有世績被打破,就如男子100米決賽,在下一來抱著看賽馬般的心情去看(以馬比人是不敬,但這又是對於徑賽項目很貼切的比喻......),心裏猜著鮑維會不會跑第一,衝線紀錄能不能破9.72等。當保特跑出9.69,在下等人都是嘩嘩聲的。這個「推理遊戲」是輸了,但滿足了觀眾的娛樂需求。其他項目如羽毛球女單,因為評述員的幫助,在下才明白國家級訓練的羽毛球手的技巧,在場上施展出來是怎麼回事,以後看球手高下、猜勝負也就多了些準則。在這些播節目中,在下看見評述以正確的方式發揮了「干預」的功能,給予了觀眾適量的資料發展「遊戲」。
而昨晚看奧運直播女子撐竿跳決賽,在下卻遇上香港最不濟的電視體育節目評述員群體。話說無視電視映著「女鳥人」伊仙芭耶娃(Yelena Isinbayeva)破大會紀錄奪金,萬眾期待她如何在其後三跳如何破女子撐竿跳世績,當觀眾凝神地估量著伊仙芭耶娃試跳的結果時,無線主持們突然宣佈要暫停決賽直播,播他們的重頭劇《家好月圓》......修養少一點的觀眾,這時應該都粗口齊出了。這樣的評述,不單是「騷擾」,直頭是連「報道」都破壞了,實在不知所謂。在下立即轉台看亞視的直播,剛好亞視的其中一名評述員在講解撐竿跳各個動作的效果,如伊仙芭耶娃在半空的動作是因為甚麼而做、作了些修正、身體傾側的原因,甚至準確的預測了她兩跳失敗後要求調校杆台......根本是一巴掌摑向自稱「就係奧運」的無線。靠亞視那位可嘉的評述員的講解,香港粵語觀眾才有機會見證這人類再一次成功挑戰極限的情景,也能以較高層次的模式完成了一次「遊戲」。
以後有得揀的話,都不要看無記的體育直播節目,免得把消遣娛樂變成使自己煩躁的活動;不過,如果一肚氣想找個批判對象「彈」個夠,那無線體育直播的評述員團也許是個上佳選擇。
1 則留言:
我剛建立了自己的網誌,第一篇文章便是回應你這篇所寫的。請你過來看看,留隻字吧。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