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4月6日

看書(舊文)

(原發表時間17-11-2005)

近日在學校的工作不多,有點時間看看書,便在圖書館借了本《馬橋詞典》來讀。韓少功的敘事語調很調皮,讓人讀得很輕鬆。

在 學校圖書館,最值得讀的大概是西西的書了。上圖書館當值時若沒甚麼事可做,便會一手掃來四五本西西,東一篇西一篇的讀。以往讀過的都是西西的名篇,〈像 我這樣的一個女子〉、〈浮城誌異〉之類,現在再讀她的一些沒那麼出名的短篇,發覺她不停變的是敘述方式,小說的基調倒是差不多的。在這樣的情況下,西西的 小說最值得讀的還是好幾篇用上很多陌生化的小說了。到現在為止,最喜歡的一篇是〈母魚〉,很多描寫都到了剛好的一步,有一種內在的溫柔。

因 為要重新的理解小說的敘述焦點的問題,故再翻讀陳德錦老師的《文學的面與體》(後正名《文學面面觀》)初版,即是Year「文學概論」科的教材。幾年後 再讀,發覺「概論」對讀文學(中文系)的人來說,真是很重要的(雖然現在已成了在下的common sense類知識)。中文系或修文學的人,在沒有讀過概論的情況下讀下去,最後就會連甚麼是文學都搞不清。除非學生本身有心機由亞里士多德起逐時期的西方 文學理論慢慢讀(果真如此的話當然可以不用讀introduction了),否則一個所謂受過正統學院訓練的人,到大學畢業時可能還是掌握不了甚麼是「敘 述」,甚麼是「象徵」,亦因此而生出一套「反理論」思想,因為自己對理論無知便說文學理學無助於文學。

以後遇上說文學理論會扼殺創作的人時,在下先會問問他「文學是甚麼」?懂答的,明顯是高人學者,無謂再和他討論下去以免出醜。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