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陣子無線電視播放了一套紀錄片,叫「冰天動地」,其敘說的是冰川融化的問題,是套很有教育意味的影片,拍攝動機據說是要喚起人對全球暖化現象的危機意識,保護環環云云。老實說,在下不怎麼喜歡此片,總覺得拍得像套旅遊特輯,大概是無線的紀錄片部門近來拍慣了「xx帶你遊世界」之類的片子,同一種敘述手法一時間改不了。而在下看完了它的最後一集時,心裏只想:不如呼籲全港人扔掉電視機,省電省冷氣省資源,那才妙呢......
無論如何,全球暖化危機不容忽視。而在下此等文人,大概只能坐在家中寫詩發發牢騷。
---------------------------------------------------------------------------------------------------------------------------------------------
冰兒
妳願意的話
請讓我懷念妳的脆弱
和雪白
讓人認識完美的冷靜
又知曉溫暖的可愛
也許要感激妳的奉獻
雖然未必帶著感情
但妳不明白文明的教化力量
人們慣於以侵犯來替代溝通
不同妳的柔弱
妳只能在冰冷不再的世界裏
被攻擊
有時以無知的揮霍
有時以遺忘
妳不作丁點反抗
丁點也沒
連怒吼也是那麼矜持
在無人注視下碎裂
這根本不算控訴
更談不上復仇
實在是溫柔得可怕的回應
使我懷疑妳已死掉
葬了昨天的自己
在仍然純潔的海床
那麼,容我找個空
來向妳唱首輓歌
假如明日之後
還有明日
2009年11月22日晚
為我們疲累透了的冰川
(刊於hkedcity.net)
2008年11月26日
2008年10月26日
小記事(5)
九月十月都是忙得要命的月份,在下要學習適應老師的生活:上課、備課、改作業、改文、行政工作,又要繼續抽時間來做分部的委派;本來就這兩些已經很不得了,會用盡人所有時間,忙死人。誰知九月尾還傳來噩耗:十月廿一日的一週,ED特別視學駕臨,中文科同事要預備好所有學生作業、文件供官員查閱,並準備視學隨時觀課。
雖說平日一向都有習慣規管同學的課業,但畢竟要給外人看的,就會使人對各式本子格外的用神,壓力自然生成。這就讓一眾同事時時刻刻處於緊張狀態,身理上更加疲憊。如果中文科的老師能把其他行政組別的工作暫時擱下,一心應付視學週,那可能情況會好一點;但這是說易行難的。
那些去年還是中文老師,今年專注回自己專科內的老師就高興了,逃過一劫呢。
明天是視學週的最後一天,視學官與全體中文科老師開檢討會......撐過去吧!
雖說平日一向都有習慣規管同學的課業,但畢竟要給外人看的,就會使人對各式本子格外的用神,壓力自然生成。這就讓一眾同事時時刻刻處於緊張狀態,身理上更加疲憊。如果中文科的老師能把其他行政組別的工作暫時擱下,一心應付視學週,那可能情況會好一點;但這是說易行難的。
那些去年還是中文老師,今年專注回自己專科內的老師就高興了,逃過一劫呢。
明天是視學週的最後一天,視學官與全體中文科老師開檢討會......撐過去吧!
2008年9月1日
開學
上星期怒爆了三份委派,新的工作死期在9月15日,這幾天又正好是開學的日子,還不算忙,趁這段空檔,掀開一罐沙示,打篇blog當作消遣。
不管那一年的九月一日是不是星期一,人們總是習以為常的把九月一日看成「開學日」,而身在黌門的人,也會習以為常的被提示要「收拾心情」。上學的心情,大概不離喜與憂。在下求學時,說實在,不怎麼喜歡放暑假。也許又是因為受人家的言語影響,總說放假暑要充實;但在下放假一定不會做甚麼有意義的事的──除非我們能夠接受打機踢波都是「有意義」──不打工、不溫書,功課更不消提了(中七至大學那幾年更沒有功課)......所以在下一向都覺得放假總是比較空虛和無聊,上學反而比較讓人能肯定自己的身份。
從前不愛暑假的在下,現在卻愛假期愛得不得了。在學校工作,最偉大(真是要用這個形容詞才行)之處就是有長假,讓人可以暫時放下工作。雖說閒得太久會悶,但當一想到還沒幾天就要應付一連串的工作和壓力,人就會對現下的無聊現如珍寶,總希望時間過得慢一點,日子長一點。那種視假如寶的感覺,八月尾這幾天該是特別強烈的。直至今天,九月一日,所愛所惜的消逝去,形成了一種悲傷──現在,在下才真的體會到同學們一般的心情:當看見八月三十一日這日期就自然生出一份莫名的悲傷。
假如我們認定教學是一件無間的苦業,那假期便是苦中作樂,甚至可說是苟且偷安......中國語文科有一篇範文《敬業與樂業》(一篇在下很不喜歡的課文,僅次於《荔枝蜜》和《花潮》),以它的定義來看,九月一日才是老師同學們「樂」的新起點──在下覺得這簡直是阿Q的想法,在下還是喜歡當貪圖「罪中之樂」的寄生蟲,寧願沉淪「苦」海。
新學年,在下要學習好好與4S班同學相處,但願這可以成為另一種苦中作樂的方法。
不管那一年的九月一日是不是星期一,人們總是習以為常的把九月一日看成「開學日」,而身在黌門的人,也會習以為常的被提示要「收拾心情」。上學的心情,大概不離喜與憂。在下求學時,說實在,不怎麼喜歡放暑假。也許又是因為受人家的言語影響,總說放假暑要充實;但在下放假一定不會做甚麼有意義的事的──除非我們能夠接受打機踢波都是「有意義」──不打工、不溫書,功課更不消提了(中七至大學那幾年更沒有功課)......所以在下一向都覺得放假總是比較空虛和無聊,上學反而比較讓人能肯定自己的身份。
從前不愛暑假的在下,現在卻愛假期愛得不得了。在學校工作,最偉大(真是要用這個形容詞才行)之處就是有長假,讓人可以暫時放下工作。雖說閒得太久會悶,但當一想到還沒幾天就要應付一連串的工作和壓力,人就會對現下的無聊現如珍寶,總希望時間過得慢一點,日子長一點。那種視假如寶的感覺,八月尾這幾天該是特別強烈的。直至今天,九月一日,所愛所惜的消逝去,形成了一種悲傷──現在,在下才真的體會到同學們一般的心情:當看見八月三十一日這日期就自然生出一份莫名的悲傷。
假如我們認定教學是一件無間的苦業,那假期便是苦中作樂,甚至可說是苟且偷安......中國語文科有一篇範文《敬業與樂業》(一篇在下很不喜歡的課文,僅次於《荔枝蜜》和《花潮》),以它的定義來看,九月一日才是老師同學們「樂」的新起點──在下覺得這簡直是阿Q的想法,在下還是喜歡當貪圖「罪中之樂」的寄生蟲,寧願沉淪「苦」海。
新學年,在下要學習好好與4S班同學相處,但願這可以成為另一種苦中作樂的方法。
2008年8月19日
體育節目的評述與推理遊戲
近日很忙(當然不是指忙著看奧運),手上有一大堆工作(月尾死期喇......-__-"),又要開始預備新學年,雖說還有幾天假期,但這樣的假期根本提供不了人優質的休息;因為這樣,現在感到的忙,是忙得很實在的,是累垮人的那種。所以,在下需要找一些東西來平衡,也就是做一些紓緩惱筋的工作,或者說是要動用到腦袋一些非處理文字和分析思維的部分的活動──在下揀選了體育運動。(這樣說來寫blog並不是有用的減壓活動了......這日後有機會要研究一下。)
在下一向有做運動的習慣的,但對於不停重複某些動作的運動,在下卻很抗拒,故在下閒時通常是玩一些較有競技性質的運動,如打排球、踢波、打籃球等。如果說經常做運動就是喜愛體育,那在下是個愛體育的人了。不過以更實際的情景來看,「愛體育」的定義應該還包括愛觀看體育項目,而自己未必會親身去運動的人。所以說愛看奧運會的人,應該都是愛體育的。
(在下為甚麼喋喋的在做這些低級推理呢......果然,由於無意識地把寫blog認定為消遣休閒的活動,所以寫起來是沒有同時作高層次思考的。)
由於愛體育,在下對於觀看電視體育節目也是有一點要求的,就如饞嘴的人,對食物的味道要求通常較高,不會求其一餐便算。體育節目,起碼要做到「報道」,也就是務求把體育運動的實際進行情況敘述一次,客觀主觀的都不要緊;這是最低要求,而任何電視放映基本上都達到這要求的。
高一點的要求,是要有對運動項目的進行情況加以講解和分析,也就是「評述」了。現在的電視台不論直播還是重放體育映片,都會有評述。剛才說過,愛體育的人不一定參與其活運,所以很多時候體育節目的觀眾是不大懂該體育活動的真實進行情況的。例如中國人很愛看的跳水運動,雖說有十多億人愛「看」,但不過是小眾運動,十萬人中未必有一個真的玩過十米高台、三米彈板跳水。這時候,電視體育節目的評述就很重要。好的評述,是能夠做到「干預」觀眾觀看畫面欣賞體育項目,而又不致過度干預,嚴重影響觀眾個人對畫面的詮釋,成了「騷擾」。怎樣的評述才是干預而非騷擾?便是指能提供輔助觀眾以個人的角度去接受和理解體育節目的片段,進而理解和分析該體育項目是如何進行,甚至預測運動會如何繼續進行下去。比如評述講解奧運跳水的一些規例如何影響了整個項目的形式、選手的身心狀態和項目進行中會怎樣發展、勝負如何決定、一些動作的難度或難處、如何看出運動員的「完美」、「好」、「不好」的演出,等等。這些是會決定了選眾如何去理解體育項目和從中得到「娛樂」的重要資料;而更簡單來說,就是讓觀眾能把單純的「觀看」變成「遊戲」。
所謂的「欣賞」體育節目,其實就是把節目遊戲化:有規則、有參與者、有終局,就是遊戲的形式。看電視播放體育節目的觀眾,在理解運動項目的規則後,就能自己度出一套分析運動員動作和決定勝負的模式;而觀眾在猜想運動員如何做動作、預測運動員如何在規則中被罰分或取悅比賽裁判、預計比賽結果的過程中,就已經以一種類似博彩的形式參與了遊戲,只差在不涉彩金,所以可以當成一種「推理遊戲」而非賭博。而參與這種推理遊戲的觀眾的終局,就是很簡單的「估中」「估不中」。整個遊戲就此完成,觀眾也就從觀看體育節目中得了娛樂。
當然,正如大部分遊戲一樣,這種推理遊戲也有高層次版,那比較接近一般人說的「欣賞」體育節目。高層次的推理遊戲,不單是預測體育項目結果,更重視觀察運動員如何表現完美、挑戰人類體能的極限、或表現運動員的風度。可以說,這是一種類似看電影的欣賞方式,但當中仍然展示了遊戲化,不過較集中去預測運動員如何去超越比賽規則的限制、自身條件的限制、甚至自然定律的限制──這些正是體育的真諦,也是說,觀眾是在預測運動員如何用體育項目去體現體育的意義。這某程度上也注釋了為何有可能刷新世界紀錄的直播節目是特別多人留意的。這個層次的觀賞體育節目的方式,對於評述的要求就更高,觀眾需要一些比較仔細的分析去幫助自己理解和預測運動的進行,把自己心裏的推理方式豐富和複雜化,成為一套難度較高的遊戲。這種評述也就是所謂的「專業評述」。
這樣的看「欣賞」體育節目的形式的話,很容易就明白以下幾項:為甚麼甚麼體育項都能夠拿來「賭」;也明白「假波」之真正討厭正因為它使觀眾的預測成了白癡行為,完全破壞了這種「推理遊戲」(當然也可說成違背了體育的精神);香港協辦的奧運馬術比賽盛裝舞步變了趕客活動,也很容易解釋了,正是因為觀眾欠缺可以用來組織「推理遊戲」的資料;而人們喜歡一邊看直播,一邊當「場外裁判」,高談闊論,懶有見地,亦變得情有可原了。
「評述」的重要就此彰顯,它幾乎主宰了觀眾的推理遊戲的進行和層次。如果評述員提供的體育項目資料,是些無關痛癢,無助觀眾發展他們的遊戲的,那就成不了有效的「干預」,而是「騷擾」──騷擾了觀眾以個人知識去理解畫面,發展「推理遊戲」系統,也就沒法進行遊戲,無法欣賞體育節目。由此定義出發,評述常常講「廢話」,倒也不一定是對觀眾看節目的騷擾,如果廢話的層次不過是把電視畫面用最低級的口語表述多一次,例如「個波俾到美就有機會入架喇!」、「兩位選手其實都有機會勝出比賽o架......」之類,那不過是把觀眾心裏的敘述音放大了和實體化了,倒也不是騷擾了觀眾進行「推理遊戲」。反而那些嘮嘮叨叨的講述某個國家的體育如何壯大,拿了多少金為國增光,甚至講「其實中國d舉重運動員都幾靚仔喎!」(靚唔靚仔,駛唔駛你幫我判斷呀?),這些非相關的所謂資料性評述,根本是垃圾信息,完全無助於觀眾發展「遊戲」,甚至會讓觀眾無法集中思考和推理;如果類似的評論方式用於會考的話,就是irrelevant answer,寫滿七版紙也不會有分的,會拿UNCL。
奧運田徑是很好看的,因為總有世績被打破,就如男子100米決賽,在下一來抱著看賽馬般的心情去看(以馬比人是不敬,但這又是對於徑賽項目很貼切的比喻......),心裏猜著鮑維會不會跑第一,衝線紀錄能不能破9.72等。當保特跑出9.69,在下等人都是嘩嘩聲的。這個「推理遊戲」是輸了,但滿足了觀眾的娛樂需求。其他項目如羽毛球女單,因為評述員的幫助,在下才明白國家級訓練的羽毛球手的技巧,在場上施展出來是怎麼回事,以後看球手高下、猜勝負也就多了些準則。在這些播節目中,在下看見評述以正確的方式發揮了「干預」的功能,給予了觀眾適量的資料發展「遊戲」。
而昨晚看奧運直播女子撐竿跳決賽,在下卻遇上香港最不濟的電視體育節目評述員群體。話說無視電視映著「女鳥人」伊仙芭耶娃(Yelena Isinbayeva)破大會紀錄奪金,萬眾期待她如何在其後三跳如何破女子撐竿跳世績,當觀眾凝神地估量著伊仙芭耶娃試跳的結果時,無線主持們突然宣佈要暫停決賽直播,播他們的重頭劇《家好月圓》......修養少一點的觀眾,這時應該都粗口齊出了。這樣的評述,不單是「騷擾」,直頭是連「報道」都破壞了,實在不知所謂。在下立即轉台看亞視的直播,剛好亞視的其中一名評述員在講解撐竿跳各個動作的效果,如伊仙芭耶娃在半空的動作是因為甚麼而做、作了些修正、身體傾側的原因,甚至準確的預測了她兩跳失敗後要求調校杆台......根本是一巴掌摑向自稱「就係奧運」的無線。靠亞視那位可嘉的評述員的講解,香港粵語觀眾才有機會見證這人類再一次成功挑戰極限的情景,也能以較高層次的模式完成了一次「遊戲」。
以後有得揀的話,都不要看無記的體育直播節目,免得把消遣娛樂變成使自己煩躁的活動;不過,如果一肚氣想找個批判對象「彈」個夠,那無線體育直播的評述員團也許是個上佳選擇。
在下一向有做運動的習慣的,但對於不停重複某些動作的運動,在下卻很抗拒,故在下閒時通常是玩一些較有競技性質的運動,如打排球、踢波、打籃球等。如果說經常做運動就是喜愛體育,那在下是個愛體育的人了。不過以更實際的情景來看,「愛體育」的定義應該還包括愛觀看體育項目,而自己未必會親身去運動的人。所以說愛看奧運會的人,應該都是愛體育的。
(在下為甚麼喋喋的在做這些低級推理呢......果然,由於無意識地把寫blog認定為消遣休閒的活動,所以寫起來是沒有同時作高層次思考的。)
由於愛體育,在下對於觀看電視體育節目也是有一點要求的,就如饞嘴的人,對食物的味道要求通常較高,不會求其一餐便算。體育節目,起碼要做到「報道」,也就是務求把體育運動的實際進行情況敘述一次,客觀主觀的都不要緊;這是最低要求,而任何電視放映基本上都達到這要求的。
高一點的要求,是要有對運動項目的進行情況加以講解和分析,也就是「評述」了。現在的電視台不論直播還是重放體育映片,都會有評述。剛才說過,愛體育的人不一定參與其活運,所以很多時候體育節目的觀眾是不大懂該體育活動的真實進行情況的。例如中國人很愛看的跳水運動,雖說有十多億人愛「看」,但不過是小眾運動,十萬人中未必有一個真的玩過十米高台、三米彈板跳水。這時候,電視體育節目的評述就很重要。好的評述,是能夠做到「干預」觀眾觀看畫面欣賞體育項目,而又不致過度干預,嚴重影響觀眾個人對畫面的詮釋,成了「騷擾」。怎樣的評述才是干預而非騷擾?便是指能提供輔助觀眾以個人的角度去接受和理解體育節目的片段,進而理解和分析該體育項目是如何進行,甚至預測運動會如何繼續進行下去。比如評述講解奧運跳水的一些規例如何影響了整個項目的形式、選手的身心狀態和項目進行中會怎樣發展、勝負如何決定、一些動作的難度或難處、如何看出運動員的「完美」、「好」、「不好」的演出,等等。這些是會決定了選眾如何去理解體育項目和從中得到「娛樂」的重要資料;而更簡單來說,就是讓觀眾能把單純的「觀看」變成「遊戲」。
所謂的「欣賞」體育節目,其實就是把節目遊戲化:有規則、有參與者、有終局,就是遊戲的形式。看電視播放體育節目的觀眾,在理解運動項目的規則後,就能自己度出一套分析運動員動作和決定勝負的模式;而觀眾在猜想運動員如何做動作、預測運動員如何在規則中被罰分或取悅比賽裁判、預計比賽結果的過程中,就已經以一種類似博彩的形式參與了遊戲,只差在不涉彩金,所以可以當成一種「推理遊戲」而非賭博。而參與這種推理遊戲的觀眾的終局,就是很簡單的「估中」「估不中」。整個遊戲就此完成,觀眾也就從觀看體育節目中得了娛樂。
當然,正如大部分遊戲一樣,這種推理遊戲也有高層次版,那比較接近一般人說的「欣賞」體育節目。高層次的推理遊戲,不單是預測體育項目結果,更重視觀察運動員如何表現完美、挑戰人類體能的極限、或表現運動員的風度。可以說,這是一種類似看電影的欣賞方式,但當中仍然展示了遊戲化,不過較集中去預測運動員如何去超越比賽規則的限制、自身條件的限制、甚至自然定律的限制──這些正是體育的真諦,也是說,觀眾是在預測運動員如何用體育項目去體現體育的意義。這某程度上也注釋了為何有可能刷新世界紀錄的直播節目是特別多人留意的。這個層次的觀賞體育節目的方式,對於評述的要求就更高,觀眾需要一些比較仔細的分析去幫助自己理解和預測運動的進行,把自己心裏的推理方式豐富和複雜化,成為一套難度較高的遊戲。這種評述也就是所謂的「專業評述」。
這樣的看「欣賞」體育節目的形式的話,很容易就明白以下幾項:為甚麼甚麼體育項都能夠拿來「賭」;也明白「假波」之真正討厭正因為它使觀眾的預測成了白癡行為,完全破壞了這種「推理遊戲」(當然也可說成違背了體育的精神);香港協辦的奧運馬術比賽盛裝舞步變了趕客活動,也很容易解釋了,正是因為觀眾欠缺可以用來組織「推理遊戲」的資料;而人們喜歡一邊看直播,一邊當「場外裁判」,高談闊論,懶有見地,亦變得情有可原了。
「評述」的重要就此彰顯,它幾乎主宰了觀眾的推理遊戲的進行和層次。如果評述員提供的體育項目資料,是些無關痛癢,無助觀眾發展他們的遊戲的,那就成不了有效的「干預」,而是「騷擾」──騷擾了觀眾以個人知識去理解畫面,發展「推理遊戲」系統,也就沒法進行遊戲,無法欣賞體育節目。由此定義出發,評述常常講「廢話」,倒也不一定是對觀眾看節目的騷擾,如果廢話的層次不過是把電視畫面用最低級的口語表述多一次,例如「個波俾到美就有機會入架喇!」、「兩位選手其實都有機會勝出比賽o架......」之類,那不過是把觀眾心裏的敘述音放大了和實體化了,倒也不是騷擾了觀眾進行「推理遊戲」。反而那些嘮嘮叨叨的講述某個國家的體育如何壯大,拿了多少金為國增光,甚至講「其實中國d舉重運動員都幾靚仔喎!」(靚唔靚仔,駛唔駛你幫我判斷呀?),這些非相關的所謂資料性評述,根本是垃圾信息,完全無助於觀眾發展「遊戲」,甚至會讓觀眾無法集中思考和推理;如果類似的評論方式用於會考的話,就是irrelevant answer,寫滿七版紙也不會有分的,會拿UNCL。
奧運田徑是很好看的,因為總有世績被打破,就如男子100米決賽,在下一來抱著看賽馬般的心情去看(以馬比人是不敬,但這又是對於徑賽項目很貼切的比喻......),心裏猜著鮑維會不會跑第一,衝線紀錄能不能破9.72等。當保特跑出9.69,在下等人都是嘩嘩聲的。這個「推理遊戲」是輸了,但滿足了觀眾的娛樂需求。其他項目如羽毛球女單,因為評述員的幫助,在下才明白國家級訓練的羽毛球手的技巧,在場上施展出來是怎麼回事,以後看球手高下、猜勝負也就多了些準則。在這些播節目中,在下看見評述以正確的方式發揮了「干預」的功能,給予了觀眾適量的資料發展「遊戲」。
而昨晚看奧運直播女子撐竿跳決賽,在下卻遇上香港最不濟的電視體育節目評述員群體。話說無視電視映著「女鳥人」伊仙芭耶娃(Yelena Isinbayeva)破大會紀錄奪金,萬眾期待她如何在其後三跳如何破女子撐竿跳世績,當觀眾凝神地估量著伊仙芭耶娃試跳的結果時,無線主持們突然宣佈要暫停決賽直播,播他們的重頭劇《家好月圓》......修養少一點的觀眾,這時應該都粗口齊出了。這樣的評述,不單是「騷擾」,直頭是連「報道」都破壞了,實在不知所謂。在下立即轉台看亞視的直播,剛好亞視的其中一名評述員在講解撐竿跳各個動作的效果,如伊仙芭耶娃在半空的動作是因為甚麼而做、作了些修正、身體傾側的原因,甚至準確的預測了她兩跳失敗後要求調校杆台......根本是一巴掌摑向自稱「就係奧運」的無線。靠亞視那位可嘉的評述員的講解,香港粵語觀眾才有機會見證這人類再一次成功挑戰極限的情景,也能以較高層次的模式完成了一次「遊戲」。
以後有得揀的話,都不要看無記的體育直播節目,免得把消遣娛樂變成使自己煩躁的活動;不過,如果一肚氣想找個批判對象「彈」個夠,那無線體育直播的評述員團也許是個上佳選擇。
2008年7月23日
買
兩三年前,幾乎每次逛旺角都要買數百元書,通常是買文學書,甚麼《閱讀理論》、夏宇詩集、誰誰誰的詩集等等都是那時買下的,最厲害的一本要算《康熙字典》,三聯賣近三百元,在下竟得得不用書券而買回家......那是個有點失控的年月。這一兩年,有買書,但都只買國內版的,繁體字書太貴,不是必需的都不買了,而事實上很少繁體字書是非買不可的。對上一本買的繁體字書,是陳德錦老師的《盛開的桃金孃》,到現在還未開始讀,好像也忘了發email恭喜陳老師,實在忘本.......而最近能誘使在下陶腰包買的,是鄒文律的詩集《刺繡鳥》。
本來文律說會用作者價賣一本給在下的(等他記得拿書給在下時在下也會買本),但總覺得還是要親身到書店買一本才行,這可以算作是對本地文學的一點貢獻,文學書應該夠難賣了,詩集一定更難,而在下這等文人,就是要拿起詩集大搖大擺到櫃面付錢,讓人知道詩集也有市場。在這樣的情景下,「買」成了一項手勢,是對文學表示支援,也好像是對主流消費的一個反抗舉動:我的消費力就要用在你們不認同的地方之上──儘管這肯定是很無謂的反抗。
這樣的反抗查實還有很多實踐的門徑,例如訂閱文學雜誌。在下一直都說要續訂《字花》和《秋螢》,支票都寫了,訂單卻遲遲沒寄出去,因為在下的熱誠還是只在心裏面,還沒有熱到身體上去,這可能也是所謂支持文學的一個關鍵:心到力到。在對文學的表示認同方面,最有效的還是參與。「以熱誠換熱誠」,真是個很熱血和響亮的口號,甚至可算是一個文學的理由。
如果真的把這當成是一個「文學的理由」去看的話,那「文學」真的是沒甚麼邊界的──到底文學和音樂、烹飪、下棋、甚至踢波賽跑等等以參與作確立形式和藝術性為前提的活動,差別在哪裏?更要命的是「文學」本身的定義就含混,跟本傾向於歸拼入其他藝術形式而非獨立自足(...就某程度上來說吧)──也許這才合在下對文學的理解。上星期買了卡勒的《文學理論》國內版,是甚麼牛津通識系列中的一本,又是設計給中學買來放在圖書館展覽的,特地造成中英對照,可以霸佔很多空間。在下很難理解這套書的編者是用甚麼心態去編這套書的,在「通識叢書」中加這一本「文學理論入門」,注定它不會賺得了那些想讀通識的人的錢;而想找後結構主義的入門書來看的人又未必認識這個針對文學來搞事的卡勒......反正是掛名,就該掛多個「解構實踐經典」之類的名號,那就有吸引力了。以往沒見到《文學理論》的簡體字版,所以只大概知道卡勒在這書裏是狙擊「文學理論」這個話語的。現在書到手了,認真的讀了兩章,只見他和Terry Eagleton一樣一開波就告訴人「文學理論」是無鬼聊的東西,實在過癮。卡勒根「理論」對著幹,而Terry Eagleton則單挑「文學」,這樣一夾擊,「文學理論」就真的甚麼都不是了。
除了這幾本,近來還買了一本同義詞詞典(麻麻地好用)、一本圍棋書、一本象棋書(入門的,現在才知道甚麼叫「順手炮」......棋屎-_-),還要買一部《李氏中文詞典》,工作上必須,這百來二百元走不了。
除了買書,近日買得最多的還是扭計骰。現在最常玩的是福榮街買30元一個的仿官方DIY,質素真的超越了甚麼日官非組裝、國甲一代、國丙等等;另一個常用的是國乙版全封閉,有人稱它「半封」,但在下認為它算是全封,因為它已繼承了全封閉的概念。在下最新的3x3x3紀錄是單次24秒、avg 32秒,算是在一個月內進了幾秒咁大把,還未有資格叫做高手。
本來文律說會用作者價賣一本給在下的(等他記得拿書給在下時在下也會買本),但總覺得還是要親身到書店買一本才行,這可以算作是對本地文學的一點貢獻,文學書應該夠難賣了,詩集一定更難,而在下這等文人,就是要拿起詩集大搖大擺到櫃面付錢,讓人知道詩集也有市場。在這樣的情景下,「買」成了一項手勢,是對文學表示支援,也好像是對主流消費的一個反抗舉動:我的消費力就要用在你們不認同的地方之上──儘管這肯定是很無謂的反抗。
這樣的反抗查實還有很多實踐的門徑,例如訂閱文學雜誌。在下一直都說要續訂《字花》和《秋螢》,支票都寫了,訂單卻遲遲沒寄出去,因為在下的熱誠還是只在心裏面,還沒有熱到身體上去,這可能也是所謂支持文學的一個關鍵:心到力到。在對文學的表示認同方面,最有效的還是參與。「以熱誠換熱誠」,真是個很熱血和響亮的口號,甚至可算是一個文學的理由。
如果真的把這當成是一個「文學的理由」去看的話,那「文學」真的是沒甚麼邊界的──到底文學和音樂、烹飪、下棋、甚至踢波賽跑等等以參與作確立形式和藝術性為前提的活動,差別在哪裏?更要命的是「文學」本身的定義就含混,跟本傾向於歸拼入其他藝術形式而非獨立自足(...就某程度上來說吧)──也許這才合在下對文學的理解。上星期買了卡勒的《文學理論》國內版,是甚麼牛津通識系列中的一本,又是設計給中學買來放在圖書館展覽的,特地造成中英對照,可以霸佔很多空間。在下很難理解這套書的編者是用甚麼心態去編這套書的,在「通識叢書」中加這一本「文學理論入門」,注定它不會賺得了那些想讀通識的人的錢;而想找後結構主義的入門書來看的人又未必認識這個針對文學來搞事的卡勒......反正是掛名,就該掛多個「解構實踐經典」之類的名號,那就有吸引力了。以往沒見到《文學理論》的簡體字版,所以只大概知道卡勒在這書裏是狙擊「文學理論」這個話語的。現在書到手了,認真的讀了兩章,只見他和Terry Eagleton一樣一開波就告訴人「文學理論」是無鬼聊的東西,實在過癮。卡勒根「理論」對著幹,而Terry Eagleton則單挑「文學」,這樣一夾擊,「文學理論」就真的甚麼都不是了。
除了這幾本,近來還買了一本同義詞詞典(麻麻地好用)、一本圍棋書、一本象棋書(入門的,現在才知道甚麼叫「順手炮」......棋屎-_-),還要買一部《李氏中文詞典》,工作上必須,這百來二百元走不了。
除了買書,近日買得最多的還是扭計骰。現在最常玩的是福榮街買30元一個的仿官方DIY,質素真的超越了甚麼日官非組裝、國甲一代、國丙等等;另一個常用的是國乙版全封閉,有人稱它「半封」,但在下認為它算是全封,因為它已繼承了全封閉的概念。在下最新的3x3x3紀錄是單次24秒、avg 32秒,算是在一個月內進了幾秒咁大把,還未有資格叫做高手。
2008年7月1日
XKEAR:3x3x3簡易解法
近日在研究一種叫Heise Method的3X3X3速解法,結果是看了很久都學不懂,反而朋友用的8355轉法好像易懂一點;其實兩者有不少近同處。在下從學生那兒學得一種LBL「反角」解法後,就著手找出一種最簡單的方式,方便教人。參考過Heise method和8355 method後,最後想出了結合LBL和edge first approach概念、運用keyhole method和一些LBL技巧而成的一種解法,只需記兩條簡單公式就行,暫且參考CFOP method的命名法,稱之為XKEAR method。
------------------------------------------------------------------------------------------------------------------
XKEAR,X for "cross",即第一層十字;K for "Keyhole method",是用來完成3/4 F2L的,即是只砌好三個slot;E for "edges",是對好餘下的五個edges;A for "Allocation of corners",也就是也剩下的五角歸位;R for "Reversal of corners",把最後的角塊反轉,整粒骰也就完成。
"X"和"K"基本上是沒有公式真的要背的,弄第一層十字(Cross)可參考今古庸龍網站的講解(當然還先要對扭計骰的結構和原理作番摸索,起碼要知道玩扭計骰不是一面一面的解,要明白粒塊如何排列才叫做「扭o岩」才行,這還是要自己拿著一粒骰來慢慢扭才明白的。可參考unifish的網);而Keyhole method可參考這影片(Keyhole, explained by Arnaud van Galen);不過在下的方法只需要用keyhole method做到砌好底層的三隻角(corner)+中層三個邊(edge)就夠,即只做三個slots(F2L的"空槽")。
接下來是"E",現在起就是用edges first approach的概念了。所謂的五個edges,其實就是對好頂層的十字和中層的一隻邊塊,這一步還未需要用公式的,最多只用熟練兩種手法:RUR' 和L'UL ,這兩個手法可以很方便的把5個edges調來調去而不動到其他方塊。惟一的秘訣就是頂層的最後兩隻edge和中層的最後一隻edge是互動的,所以應該一次過調好,至於如何調,就要用一點推理分析了。
第四步是"A"--Allocation of corners,可以分成兩個部驟。首先要把屬於底層角位那隻corner給轉回底層,然後才對付頂層那些角。可以用三角換位公式(即CFOP的左金魚公式O27):RU'L'U R'U'LU 。記著它是把哪三隻角換位,如果扭一次未能把角轉回它應在的位置,就扭多一次公式。好好判斷角的走向和它們應歸回的位置就行。
最後是"R"--Reversal of corners,幸運的話可能只剩下兩隻corner仍是錯色,最差也不過是5隻角全錯罷了,亦根本是這套扭法的本旨。這時需用一條所謂的公式RU'R'U ,CFOP高手一看就知不過是一種finger shortcut(FSC)罷了。這FSC是一個短循環公式,只要連扭六次就會回到原狀;所謂的反角其實就是在這個循環中間加插些D'或D,即把底層轉一轉。用反角公式時,我們的target每次都是底層F面(Front)右邊的那隻角,要使它的方向反一反,以對齊顏色 → 。所以我們要在每次轉了RU'R'U後都要觀察那隻目標角,如果它的顏色對好了,就可以轉走它以對付另一隻錯色的角,或者說換另一個錯角過來,然後繼續轉RU'R'U。
一般來說一個循環(RU'R'U X6)應該可以調好一至三隻角,初學的時候可以每一個循環後都對好三層看看還剩哪些錯角。要留神的一點是這個循環反角的方法只能一次最多扭好4 個角,如果出現五角全錯的case,就必須先完成其中一至三隻,完成循環後對齊三層,然後才重新判斷如何反另外兩隻;如果只顧一氣的想連扭五個角,就只會變成剩下一角錯色無法反轉的糟糕情況。最方便是先以原先("A"步驟時)在底層那個錯角為目標,先弄好它才一次過反其餘同屬一層的錯角。另一個技巧是記緊自己是對著哪一面來做RU'R'U的,沒必要就不要轉去另一個面(其實也沒理由要轉去對著另一個面),否則轉著轉著很易就亂了。還有就是記著頂層的顏色是如何排列的,因為有時為了反在"A"部分歸了去底層的那隻角,是要把右直層轉一轉的,那做反角公式時頂層就不是單色的了,一不留神,就會搞不清自己做好一個循環沒有。
------------------------------------------------------------------------------------------------------------------
這解法應該很適合初學者,公式少而且簡易記,大部分步驟都只是要求推理和觀察。XKEAR不是速解法,不過學好了應該有助去學習LBL、CFOP、LARS等解法的。
玩扭計骰畢竟是實實在在的玩意,單單憑空看文字有時不易讀得明白,如果玩不了這XKEAR method的話,就來找在下吧。
------------------------------------------------------------------------------------------------------------------
XKEAR,X for "cross",即第一層十字;K for "Keyhole method",是用來完成3/4 F2L的,即是只砌好三個slot;E for "edges",是對好餘下的五個edges;A for "Allocation of corners",也就是也剩下的五角歸位;R for "Reversal of corners",把最後的角塊反轉,整粒骰也就完成。
"X"和"K"基本上是沒有公式真的要背的,弄第一層十字(Cross)可參考今古庸龍網站的講解(當然還先要對扭計骰的結構和原理作番摸索,起碼要知道玩扭計骰不是一面一面的解,要明白粒塊如何排列才叫做「扭o岩」才行,這還是要自己拿著一粒骰來慢慢扭才明白的。可參考unifish的網);而Keyhole method可參考這影片(Keyhole, explained by Arnaud van Galen);不過在下的方法只需要用keyhole method做到砌好底層的三隻角(corner)+中層三個邊(edge)就夠,即只做三個slots(F2L的"空槽")。
接下來是"E",現在起就是用edges first approach的概念了。所謂的五個edges,其實就是對好頂層的十字和中層的一隻邊塊,這一步還未需要用公式的,最多只用熟練兩種手法:RUR' 和L'UL ,這兩個手法可以很方便的把5個edges調來調去而不動到其他方塊。惟一的秘訣就是頂層的最後兩隻edge和中層的最後一隻edge是互動的,所以應該一次過調好,至於如何調,就要用一點推理分析了。
第四步是"A"--Allocation of corners,可以分成兩個部驟。首先要把屬於底層角位那隻corner給轉回底層,然後才對付頂層那些角。可以用三角換位公式(即CFOP的左金魚公式O27):RU'L'U R'U'LU 。記著它是把哪三隻角換位,如果扭一次未能把角轉回它應在的位置,就扭多一次公式。好好判斷角的走向和它們應歸回的位置就行。
最後是"R"--Reversal of corners,幸運的話可能只剩下兩隻corner仍是錯色,最差也不過是5隻角全錯罷了,亦根本是這套扭法的本旨。這時需用一條所謂的公式RU'R'U ,CFOP高手一看就知不過是一種finger shortcut(FSC)罷了。這FSC是一個短循環公式,只要連扭六次就會回到原狀;所謂的反角其實就是在這個循環中間加插些D'或D,即把底層轉一轉。用反角公式時,我們的target每次都是底層F面(Front)右邊的那隻角,要使它的方向反一反,以對齊顏色 → 。所以我們要在每次轉了RU'R'U後都要觀察那隻目標角,如果它的顏色對好了,就可以轉走它以對付另一隻錯色的角,或者說換另一個錯角過來,然後繼續轉RU'R'U。
一般來說一個循環(RU'R'U X6)應該可以調好一至三隻角,初學的時候可以每一個循環後都對好三層看看還剩哪些錯角。要留神的一點是這個循環反角的方法只能一次最多扭好4 個角,如果出現五角全錯的case,就必須先完成其中一至三隻,完成循環後對齊三層,然後才重新判斷如何反另外兩隻;如果只顧一氣的想連扭五個角,就只會變成剩下一角錯色無法反轉的糟糕情況。最方便是先以原先("A"步驟時)在底層那個錯角為目標,先弄好它才一次過反其餘同屬一層的錯角。另一個技巧是記緊自己是對著哪一面來做RU'R'U的,沒必要就不要轉去另一個面(其實也沒理由要轉去對著另一個面),否則轉著轉著很易就亂了。還有就是記著頂層的顏色是如何排列的,因為有時為了反在"A"部分歸了去底層的那隻角,是要把右直層轉一轉的,那做反角公式時頂層就不是單色的了,一不留神,就會搞不清自己做好一個循環沒有。
------------------------------------------------------------------------------------------------------------------
這解法應該很適合初學者,公式少而且簡易記,大部分步驟都只是要求推理和觀察。XKEAR不是速解法,不過學好了應該有助去學習LBL、CFOP、LARS等解法的。
玩扭計骰畢竟是實實在在的玩意,單單憑空看文字有時不易讀得明白,如果玩不了這XKEAR method的話,就來找在下吧。
2008年5月22日
十天
四川汶川地震已經過十天,今上早出門前看見新聞賣有個被困二百一十多小時的女人活著被挖出來了,心裏是有點興奮的,但佔著心裏更多空間的還是哀傷:這可能是最後的「奇跡」了。以後四川人的腳下是幾萬個蒙難者,其上的是一個世代的悲傷。據說四川人很樂觀,但願他們熬得不太苦。
以上就是在下對這次災難的所有感傷了。確實,相對南亞海嘯,甚至911襲擊,在下對汶川地震沒太大感覺,看見香港報紙大版大版的死人相,也不大傷感,似乎,四川比紐約更遙遠,更不干我事。
很多人還在熱烈的鼓勵受災者,還在熱烈的募捐,熱烈的流眼淚和代禱,在下不會說他們白忙或無聊,畢竟人是要藉一些反常(即非同日常生活方式)舉動來撫平心裏的疙瘩;但在下絕不會做同樣的事。禱告祝福過他們了,代求過了,在下認為這已充份的表現了同情和鼓勵;捐錢甚麼的,不是在下的「分」。
冷一點的說,震是震過了,以後的事,國家要管,國家也有方法要錢要物資,又總有大慈善家會派錢,甚麼出錢出力「賑災」,根本輪不到我們來操心。要表達甚麼的,在下這樣的小寫手,就寫些詩文吧,代周圍的人抒發一下哀傷,這才是文人的「分」;也許這些作品將來還有機會被四川受災者讀到。捐錢是沒大幫助的,不是因為綿力太「綿」,而是用不著湊這些越來越空虛和戲劇化的賑災活動。除非有一家慈善機構實牙實齒錢賬目分明的告訴大家,錢是100%的能變成食物用品送到災民、解放軍(當然他們是吃政府的)手中口中的,否則,別旨意在下會再捐錢給慈善組織。
據說紅十字會會把收來的善款的15%當為手續費,在下相信這是說得出口的數據而已,還有多少是用在機構內部行政之上?多少是用在公關之上?外國還有些更恐怖的調查結果,有心的話去圖書館找找,如果真的只有一兩成是不明不白了的,那我們就該不再猶豫,多多應捐了。想以賑災行動來抒發哀愁的,繼續捐好了;但真的一心以為自己捐的錢是可以救助災民,所以才捐錢的人,請要把機構運作所需用的都計算在內。
另一點讓人覺得災難遙遠的,正是那些強調「心連心」的籌款宣傳。十天來,舖天蓋地的都是那些煽情的照片和影片,看得人厭膩,甚至厭惡,尤其這些都是從報紙和電視新聞發布的。我們想從新聞中看到的,其實是地震發生的原因、受難人數、事後處理、救災工作進度和要關注的缺漏(請看看這篇在没有奇迹发生的地方)、人們哀傷以外的反應、廢墟實況給人的警示或如何揭露了國家制度的問題(請也看看馬家輝的文章),甚或一些專家如何分析中國地脈、國家應對補救的方法,甚至經濟分析。那些哭乾眼眸欲哭無淚,或呼天搶地的畫面,是籌款節目才要播的;新聞記者新聞監製,到底是如何篩選報道材料的?所以在下說的宣傳,是連新聞在內的,全香港都在為籌款造勢而作的宣傳。傳媒媚俗太過,使一場災難變得有點超現實,電視更把很多人們表達哀傷的行為和貢獻生命的行為當成戲劇搬在新聞報道裏發放──這些都可以做,但不是現在做的,將來當我們要把對災難的哀通以藝術形式表達時才這樣做。十天了,請香港傳媒(這裏不說那些演藝人了)讓我們看見更多真實,不要把全香港人的目光聚在一個汶川或北川;更不要只是爭著當愛國教育的領袖,為自己的臉貼金,這和發國難財的小人沒甚麼分別。
以上就是在下對這次災難的所有感傷了。確實,相對南亞海嘯,甚至911襲擊,在下對汶川地震沒太大感覺,看見香港報紙大版大版的死人相,也不大傷感,似乎,四川比紐約更遙遠,更不干我事。
很多人還在熱烈的鼓勵受災者,還在熱烈的募捐,熱烈的流眼淚和代禱,在下不會說他們白忙或無聊,畢竟人是要藉一些反常(即非同日常生活方式)舉動來撫平心裏的疙瘩;但在下絕不會做同樣的事。禱告祝福過他們了,代求過了,在下認為這已充份的表現了同情和鼓勵;捐錢甚麼的,不是在下的「分」。
冷一點的說,震是震過了,以後的事,國家要管,國家也有方法要錢要物資,又總有大慈善家會派錢,甚麼出錢出力「賑災」,根本輪不到我們來操心。要表達甚麼的,在下這樣的小寫手,就寫些詩文吧,代周圍的人抒發一下哀傷,這才是文人的「分」;也許這些作品將來還有機會被四川受災者讀到。捐錢是沒大幫助的,不是因為綿力太「綿」,而是用不著湊這些越來越空虛和戲劇化的賑災活動。除非有一家慈善機構實牙實齒錢賬目分明的告訴大家,錢是100%的能變成食物用品送到災民、解放軍(當然他們是吃政府的)手中口中的,否則,別旨意在下會再捐錢給慈善組織。
據說紅十字會會把收來的善款的15%當為手續費,在下相信這是說得出口的數據而已,還有多少是用在機構內部行政之上?多少是用在公關之上?外國還有些更恐怖的調查結果,有心的話去圖書館找找,如果真的只有一兩成是不明不白了的,那我們就該不再猶豫,多多應捐了。想以賑災行動來抒發哀愁的,繼續捐好了;但真的一心以為自己捐的錢是可以救助災民,所以才捐錢的人,請要把機構運作所需用的都計算在內。
另一點讓人覺得災難遙遠的,正是那些強調「心連心」的籌款宣傳。十天來,舖天蓋地的都是那些煽情的照片和影片,看得人厭膩,甚至厭惡,尤其這些都是從報紙和電視新聞發布的。我們想從新聞中看到的,其實是地震發生的原因、受難人數、事後處理、救災工作進度和要關注的缺漏(請看看這篇在没有奇迹发生的地方)、人們哀傷以外的反應、廢墟實況給人的警示或如何揭露了國家制度的問題(請也看看馬家輝的文章),甚或一些專家如何分析中國地脈、國家應對補救的方法,甚至經濟分析。那些哭乾眼眸欲哭無淚,或呼天搶地的畫面,是籌款節目才要播的;新聞記者新聞監製,到底是如何篩選報道材料的?所以在下說的宣傳,是連新聞在內的,全香港都在為籌款造勢而作的宣傳。傳媒媚俗太過,使一場災難變得有點超現實,電視更把很多人們表達哀傷的行為和貢獻生命的行為當成戲劇搬在新聞報道裏發放──這些都可以做,但不是現在做的,將來當我們要把對災難的哀通以藝術形式表達時才這樣做。十天了,請香港傳媒(這裏不說那些演藝人了)讓我們看見更多真實,不要把全香港人的目光聚在一個汶川或北川;更不要只是爭著當愛國教育的領袖,為自己的臉貼金,這和發國難財的小人沒甚麼分別。
2008年5月15日
怒破rubik's revenge(4x4x4)
星期二往旺角行街,買了一顆大陸製的4x4x4扭計骰($88)來玩,由於在下已對3x3x3解法頗熟識,所以破解4x4x4沒遇甚麼大困難,很順利就在當晚破解了一次。滿以為4x4x4已被在下征服之際,第二天在學校試扭時,竟發現4x4x4是有可能出現幾種special case,是用3x3x3解法破解不了的.......
4x4x4扭計骰,別名「Rubik's Revenge」,是在3x3x3 Rubik's cube面世後不久出現的。當然它不大能報復一眾Rubik's cube的速解者,因為會玩3x3x3的人基本上可用3x3x3的解法來破解4x4x4,原理就是把4x4x4看成一個大型3x3x3方塊來扭:把中間四塊同色的中間塊看成一個大中心塊,把兩個同色的edge看成一塊長方形的edge,那麼,4x4x4只不過是一個方塊大小不一的大版3x3x3,用一般3x3x3的解法就能還原了。而拼出大中心塊和長方edge塊,只要用一些推理就行。在下為了方便,背下了對邊交叉互換的公式,專用來對付最後一對edge。
真正有點煩人的是4x4x4的special case。有時候扭至最後階段時,會發現只有一或兩組edge「錯色」的情況。在3x3x3裏,edge的錯置只會是3個edge錯置,或4個錯置,有四條公式是專來來解決他們的;1 個或2個edge錯置的情況,只有扭計骰本身組裝錯了才會出現。4x4x4則不是這樣,由於設計上的原理特別,所以是會造成單邊錯色或2 邊錯色的特殊情況。要解決這些「異狀」,最簡單的辦法是背下兩條公式,一條是「對邊互換」,有6個步驟:r2 U2 r2 (Uu)2 r2 u2,r是右邊第二個垂直層,即中右垂直層;u是第二橫層,這條公式不算難記,扭法也不難理解;難的是「單邊反轉」公式,有15步:r2 B2 U2 l U2 ri U2 r U2 F2 r F2 li B2 r2,l是中左垂直層,i即是逆時針轉。這條公式,一看就知是藉底層的空間來反轉目標的edge,但如何理解就不那麼容易了,要命的是這十五步都不是常見的FSC(finger short cut,一些常用的指法;最長的PLL公式P15"Y型轉換"17步都是由一系列FSC組合出來,雖長但不難記熟),背起上來就十分不便,難背程度直逼最難PLL公式P21(16步),而且15步的公式只為解決一個edge(2塊),非常不化算,相對來說,那些十分可觀的「三邊三角調換」公式全都十分「抵扭」......
昨日抄下了公式,用了些時間硬背了這兩條4x4x4特殊公式,現下4x4x4扭計骰對在下來說已再沒難度,可正式宣佈「野人征服Rubik's Revenge」了。4x4x4的速解,不打算學了,這4x4x4閒來用來練練腦袋就好,還是較有速度感的3x3x3扭計骰比較有趣。
3x3x3成績:
single (no luck) best:28 sec
avg:39 sec
4X4X4單次:3 min 49 sec
4x4x4扭計骰,別名「Rubik's Revenge」,是在3x3x3 Rubik's cube面世後不久出現的。當然它不大能報復一眾Rubik's cube的速解者,因為會玩3x3x3的人基本上可用3x3x3的解法來破解4x4x4,原理就是把4x4x4看成一個大型3x3x3方塊來扭:把中間四塊同色的中間塊看成一個大中心塊,把兩個同色的edge看成一塊長方形的edge,那麼,4x4x4只不過是一個方塊大小不一的大版3x3x3,用一般3x3x3的解法就能還原了。而拼出大中心塊和長方edge塊,只要用一些推理就行。在下為了方便,背下了對邊交叉互換的公式,專用來對付最後一對edge。
真正有點煩人的是4x4x4的special case。有時候扭至最後階段時,會發現只有一或兩組edge「錯色」的情況。在3x3x3裏,edge的錯置只會是3個edge錯置,或4個錯置,有四條公式是專來來解決他們的;1 個或2個edge錯置的情況,只有扭計骰本身組裝錯了才會出現。4x4x4則不是這樣,由於設計上的原理特別,所以是會造成單邊錯色或2 邊錯色的特殊情況。要解決這些「異狀」,最簡單的辦法是背下兩條公式,一條是「對邊互換」,有6個步驟:r2 U2 r2 (Uu)2 r2 u2,r是右邊第二個垂直層,即中右垂直層;u是第二橫層,這條公式不算難記,扭法也不難理解;難的是「單邊反轉」公式,有15步:r2 B2 U2 l U2 ri U2 r U2 F2 r F2 li B2 r2,l是中左垂直層,i即是逆時針轉。這條公式,一看就知是藉底層的空間來反轉目標的edge,但如何理解就不那麼容易了,要命的是這十五步都不是常見的FSC(finger short cut,一些常用的指法;最長的PLL公式P15"Y型轉換"17步都是由一系列FSC組合出來,雖長但不難記熟),背起上來就十分不便,難背程度直逼最難PLL公式P21(16步),而且15步的公式只為解決一個edge(2塊),非常不化算,相對來說,那些十分可觀的「三邊三角調換」公式全都十分「抵扭」......
昨日抄下了公式,用了些時間硬背了這兩條4x4x4特殊公式,現下4x4x4扭計骰對在下來說已再沒難度,可正式宣佈「野人征服Rubik's Revenge」了。4x4x4的速解,不打算學了,這4x4x4閒來用來練練腦袋就好,還是較有速度感的3x3x3扭計骰比較有趣。
3x3x3成績:
single (no luck) best:28 sec
avg:39 sec
4X4X4單次:3 min 49 sec
2008年4月2日
極速轉說
報紙、雜誌、電視玩諧音玩到爛、爛到臭,波經玩諧音頭條,在下覺得沒所謂,但現在所謂知識分子報章《明報》都把A1頭條拿來玩諧音,那實在是爛到臭、臭到冤。在下不買《明報》或其他報紙多時了,對上一次買的,是登了在下作品的《成報》。
野人屏風,一向沒正沒經,冤崩爛臭是謂本色,所以照玩諧音爛blog題。
學生們最喜歡問在下「要幾耐」,不是多久看完一本書或寫完一篇文,而是指解一次扭計骰的需時。他們(有時包括老師同事)常說要把骰扭到最亂(他們不知道最亂,沒有任何兩個同色色塊相連的「亂法」是這樣的............只需六步就完成),要來考在下。其實,當人學懂基本LBL解法後,把骰扭得再亂對他也不成問題,反正不扭亂它也不用玩;問題只在快慢。
世上最快的扭計骰解法叫「CFOP」,又叫Fridrich method,是由Fridrich女士發明的方法,意思就是用四段的方式完成扭計骰,該四段是「C」for「Cross」,即底層十字;「F」for「First 2 Layer(F2L)」,完成底與中層(這要快速的話,可不是容易的);「O」for「Orientation of Last Layer(OLL)」,奠定頂層(這個譯法可能是在下首創),即完成最頂的「面(face)」;和最後的「P」for「Permutation of Last Layer(PLL)」,重組頂層(又是在下自創的譯法),也就是完成整顆骰了。
在下很少這樣的抄書的,不過有見朋友常常聽在下談「OLL」「PLL」「F2L」等扭計骰玩法述語聽至丈八金鋼,那就借這blog 文解釋一下。
在下現在原則上學會了CFP(F2L其實還未學滿師,很多case都未想出公式去扭得更快),欠OLL。OLL的本意是以一個步驟,也就是一次連貫的手法或公式,去完成頂面。不過要做到「一take過」,就需要背下57條公式,這對在下來說實在困難。因此在下用的是所謂的「二段式OLL」,用兩條公式去解法頂面。頭一套公式是要把四個「邊塊(edge)」拼好,也就是完成頂面十字,兼且把頂面色塊的排列模樣限定在七種之內;接著就用第二套公式去扭好頂面。這種可說是CFOP method的簡化版,有人稱之為「CFOOP」。
在下用CFOOP能最快單次(no luck)達36.93秒完成,平均43.72秒,這一個月間平均時間進步了近四秒,不知會不會也和用了新的扭計骰有關。還沒捨得買$149.9的日本製專業級組裝式扭計骰,近幾天用的是在旺角買的$40組裝式國產貨,調校後玩起來不亞於磨合好的$49.9官方版骰;自己打磨和加潤滑,調校出合自己的手感,也是一種樂趣。
野史公曰:「玩物喪志」。新目標:平均40秒。
野人屏風,一向沒正沒經,冤崩爛臭是謂本色,所以照玩諧音爛blog題。
學生們最喜歡問在下「要幾耐」,不是多久看完一本書或寫完一篇文,而是指解一次扭計骰的需時。他們(有時包括老師同事)常說要把骰扭到最亂(他們不知道最亂,沒有任何兩個同色色塊相連的「亂法」是這樣的............只需六步就完成),要來考在下。其實,當人學懂基本LBL解法後,把骰扭得再亂對他也不成問題,反正不扭亂它也不用玩;問題只在快慢。
世上最快的扭計骰解法叫「CFOP」,又叫Fridrich method,是由Fridrich女士發明的方法,意思就是用四段的方式完成扭計骰,該四段是「C」for「Cross」,即底層十字;「F」for「First 2 Layer(F2L)」,完成底與中層(這要快速的話,可不是容易的);「O」for「Orientation of Last Layer(OLL)」,奠定頂層(這個譯法可能是在下首創),即完成最頂的「面(face)」;和最後的「P」for「Permutation of Last Layer(PLL)」,重組頂層(又是在下自創的譯法),也就是完成整顆骰了。
在下很少這樣的抄書的,不過有見朋友常常聽在下談「OLL」「PLL」「F2L」等扭計骰玩法述語聽至丈八金鋼,那就借這blog 文解釋一下。
在下現在原則上學會了CFP(F2L其實還未學滿師,很多case都未想出公式去扭得更快),欠OLL。OLL的本意是以一個步驟,也就是一次連貫的手法或公式,去完成頂面。不過要做到「一take過」,就需要背下57條公式,這對在下來說實在困難。因此在下用的是所謂的「二段式OLL」,用兩條公式去解法頂面。頭一套公式是要把四個「邊塊(edge)」拼好,也就是完成頂面十字,兼且把頂面色塊的排列模樣限定在七種之內;接著就用第二套公式去扭好頂面。這種可說是CFOP method的簡化版,有人稱之為「CFOOP」。
在下用CFOOP能最快單次(no luck)達36.93秒完成,平均43.72秒,這一個月間平均時間進步了近四秒,不知會不會也和用了新的扭計骰有關。還沒捨得買$149.9的日本製專業級組裝式扭計骰,近幾天用的是在旺角買的$40組裝式國產貨,調校後玩起來不亞於磨合好的$49.9官方版骰;自己打磨和加潤滑,調校出合自己的手感,也是一種樂趣。
野史公曰:「玩物喪志」。新目標:平均40秒。
2008年2月28日
小記事(4)
正在學校教員室裏閒坐,放學後才要工作,那打些東西消磨一下等候的空虛。
星期天美孚硬地場大戰大埔會眾的弟兄(當中有一半以上是弟兄吧?......),不知是自己的打法愈趨斯文了,還是對方的踢法真的拼搏,好幾次都要和對手硬碰,有一次還真的倒地。老實說,在下只覺對方的踢法有點愚蠢,波又搶不到,白白的撞一下,還要冒給在下踢一腳的險。也許對某些球員來說,這是值得而是應該如此的。
學習扭計骰的進度仍然緩慢,剛剛才學完了 21條PLL公式,仍在摸索F2L。P21是對邊及接鄰一對對角互換,P20的鏡象公式,非常的難扭難背,現在只算勉強記下了。很久沒有認真的計時,大概還未有甚麼進步。
.......剛剛看管過留堂班了(最後半小時只是任由學生玩UNO,嘈暄巴閉),下班時間,來按鍵發佈。
星期天美孚硬地場大戰大埔會眾的弟兄(當中有一半以上是弟兄吧?......),不知是自己的打法愈趨斯文了,還是對方的踢法真的拼搏,好幾次都要和對手硬碰,有一次還真的倒地。老實說,在下只覺對方的踢法有點愚蠢,波又搶不到,白白的撞一下,還要冒給在下踢一腳的險。也許對某些球員來說,這是值得而是應該如此的。
學習扭計骰的進度仍然緩慢,剛剛才學完了 21條PLL公式,仍在摸索F2L。P21是對邊及接鄰一對對角互換,P20的鏡象公式,非常的難扭難背,現在只算勉強記下了。很久沒有認真的計時,大概還未有甚麼進步。
.......剛剛看管過留堂班了(最後半小時只是任由學生玩UNO,嘈暄巴閉),下班時間,來按鍵發佈。
2008年2月11日
小記事(3)
很久沒在這兒寫blog了,不讓blog荒廢,應該也是blog主的責任之一,要對得起間中會click進來的朋友呀。
現在放假中,還不打幾隻字當作更新,實在說不過去。
近幾個月算是十分忙,十一月十二月要當學校辦的公開徵文比賽的初審評判,十二月中旬則忙於處理校慶開放日的事;一月是測驗週,也是累死人的,直至農曆假才真的鬆一口氣。但手上還有不少工作要處理,所謂的鬆口氣,其實也是有限度的。
青文奬、中奬都在徵稿,在下可不可能參賽呢?已經把目標調低到只參加其中一個文奬的小說組和另一個的詩組。學校居然也想拿同學的作品去參賽。在下敢說,那些選出來的「佳作」在正正式式的公開文學比賽中,都是炮灰。大概很多人都不清楚「文學」是怎麼回事,包括在下的同事。
昨晚主場出戰柴灣會眾,終於有入球了,以在下的數算,總比數是5-3,九龍隊罕有的輕勝而且有大量入球。
扭計骰的學習進度已達到八成的PLL,現在平均破解需時<50秒,最快34.7秒(LBL+ 2段OLL +PLL)。
在學校閒時就看《時間繁史‧啞瓷之光》,非常精采。在下第一篇在《文學世紀》發表的小說就叫〈時間〉,也是用三個平行敘述的結構的,即類似董啟章的「三聲部小說」,果然英雄所見略同啊....呵呵......讀《時間繁史》給在下類似讀《波多里諾》的感覺,開首的四或五分一都是很難熬的,熬過後就過癮了。
如果可以每月都有九天連續的假,在下願意少收一月的糧。
現在放假中,還不打幾隻字當作更新,實在說不過去。
近幾個月算是十分忙,十一月十二月要當學校辦的公開徵文比賽的初審評判,十二月中旬則忙於處理校慶開放日的事;一月是測驗週,也是累死人的,直至農曆假才真的鬆一口氣。但手上還有不少工作要處理,所謂的鬆口氣,其實也是有限度的。
青文奬、中奬都在徵稿,在下可不可能參賽呢?已經把目標調低到只參加其中一個文奬的小說組和另一個的詩組。學校居然也想拿同學的作品去參賽。在下敢說,那些選出來的「佳作」在正正式式的公開文學比賽中,都是炮灰。大概很多人都不清楚「文學」是怎麼回事,包括在下的同事。
昨晚主場出戰柴灣會眾,終於有入球了,以在下的數算,總比數是5-3,九龍隊罕有的輕勝而且有大量入球。
扭計骰的學習進度已達到八成的PLL,現在平均破解需時<50秒,最快34.7秒(LBL+ 2段OLL +PLL)。
在學校閒時就看《時間繁史‧啞瓷之光》,非常精采。在下第一篇在《文學世紀》發表的小說就叫〈時間〉,也是用三個平行敘述的結構的,即類似董啟章的「三聲部小說」,果然英雄所見略同啊....呵呵......讀《時間繁史》給在下類似讀《波多里諾》的感覺,開首的四或五分一都是很難熬的,熬過後就過癮了。
如果可以每月都有九天連續的假,在下願意少收一月的糧。
訂閱:
文章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