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月25日

癡書

不少讀書人都有一種怪癖,就是儲些似乎很有用,其實是很少翻開;或一些很珍貴的書,有錢也找不到的書。在下把這些書稱為「癡書」──因為購買者的「癡氣」而出現在架上的書。在下的藏書中,大約有三種書是屬於「癡書」類。

第一種,是詩集。在芸芸書類中,詩集是最易買,又最難買的書。其易買在於,很多時這種癈書在書店中只是作用和牆紙差不多的東西,放在展示架上等它變舊發黃,然後換掉。暢銷書榜上基乎是不可能有詩集的名字的,書店銷書量記錄上詩集也肯定是排在最末的。就算是魯迅那樣出色的作家,他的《野草》也遠遠及不上《吶喊》好賣;何況其他只有詩壇小圈子裏才有人認識的詩人的作品?因此,知道某人出了詩集,想要買的話通常沒有難度,總不會供貨短缺。

說詩集難買,在於這種書不會再版,詩人回收了,書店不肯上架了,就會絕跡於市場。故此當你在某書店看見一本詩集而暫且不買,下一回,也許是半年後你再訪書店想買那本詩集時,很可能要撲空。再者,會售賣小本印行的詩集的書店,壽命通常不長,如當年的「東岸」和旺角的「紫羅蘭」。

想起來,在下架上的詩集中,除了夏宇的,沒哪本現在還買得到了。而在下收藏的詩集中,有好幾本真是因怕將來欲購無門才買回來的,這是一種對詩的「癡」。

第二種,是簽名書。看至這句,看官也許立即會懷疑自己原來是「癡癡地」的,因為大家都有儲簽名書的習慣。簽名書所指的是由作家親筆簽名的書,通常是個人作品;或由某人所贈,簽名作紀念的書。這種書之所以珍貴,首先在於其獨一無二的性質,其次在於那簽名背後載負的感情和特殊意義。假如限定愛書人只能保留十本書,那麼他們千方百計儲得的簽名書,一定在十本之列;又假如有人願以高價買下他們的簽名書,他們十居其九是不肯割愛的(野人是那例外的「一」,只要價好,甚麼愛書也可以割捨)。這種「癡」是所有收藏者(在下不喜歡「收藏家」一詞,以收藏物品為專業的專家,不就是拾荒者嗎?)共有的。

第三種,是辭典。假如在下有很多很多閒錢,一定會把甚麼「古漢語辭典」、「成語辭典」、「諺語辭典」、「辭海」、「漢語大字典」通通買回家。這些書,老實說,在下買回家主要是當擺設的。不知怎地,在下很喜歡看那一本厚似一本的辭典字典擠在一起的情景,這點實在解釋不了,只能說是「癡氣」;和「儍氣」,也許是同義詞。

今天又再看見那本《漢語修辭格大辭典》,40人仔,折算大約賣六十多元吧。幾次拿在手裏,翻了又翻,還是沒買。大概六十多七十元對在下這低收入人士來說,還是要考慮多一會的。也許下一次在下再見到那辭典時,會忍不住手。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