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月11日

八十後

這幾天,同事朋友都談到「八十後」了,但「八十後」是甚麼?在下本來不太明白這名詞在香港現在是如何給詮釋的。最初見到「六十後」、「七十後」的名詞,都是在國內的文學評論文章上,通常是方便研究社會與文學關係的用上的。一向覺得「n十後」是一些方便溝通的名詞,不帶正負面色彩。但近來見到,原來在香港大眾和傳媒來看,「八十後」就是對一班80年以後出生,有學歷、收入低、不進取也沒前景的人,相當負面;更有一班自稱「五十後」的人出站對台,說建「高鐵」(就是不明白為甚麼要作「高鐵」一縮名出來,難道不怕小朋友問「有矮鐵的嗎?」......)是為港為民事在必行唔該咪搞搞震云云。這樣幹,就是把「八十後」一詞變成分化社會的工具了。

在下也是「八十後」,大學學歷,收入不高。對政府的政策,特別是教育,從來都沒滿意過,對新學制尤其反感,只是不會上街對抗。像在下這樣的一類「八十後」,香港大把,不需要領導人處理,甚至不用歸類,中央更不可能對之「震驚」。「八十後」的真正問題在於本地統領階層經不起「公共知識分子」的衝擊。在在下的印象中,從WTO香港會議起,天星、皇后碼頭事件、一次一次的七一遊行、不斷的倒「曾」、西九文娛區大計推倒重來,到今天的反高鐵,「八十後」的知識分子都是當中的主力參與者,一再以理論上合法的方式攻擊政府最高領導層和揭發政府一向想含混過去的管理方式,把民怨挑上了表面(其實這對手腕嫻熟的政府來說是不可多得的良助)。加上又有人扔腐蝕性液體彈,搞東亞運動會和流感疫苗都成了大鍋粥,千絲萬縷連起來,這就讓特區政府感到極大威脅。因為他們發現除了強加罪名外,原來沒有可以服眾的方式能用以反擊帶頭揭發和深化政府瘡疤的知識分子,信譽面臨破產。面對那種無法正面應付強大批判能力,領導人只好再以拉攏一邊打壓一邊的老套來還擊。「八十後」的港式新定義就此出爐。可惜的是,政府這部統治機器的「作業系統」己裝好,但硬件配套完全不行,蜀中無大將,要真真正正的「河蟹」時各個打手都不懂合作,各自自作聰明的詮釋「八十後」以作反擊,反而逼了領導層入死巷。

「八十後」的出現其實正標誌了香港全人教育的成功,和可貴的公共知識分子抬頭之始;這更可以是統治者尋得整合民眾之方的契機;現在竟給人理解為一種理所當然的自然現象,和分化人民的著力點,實可悲也。人為統治之無藥可救可見一斑;國家機器中的教育一環亦然。以後,凡真正想有知識、有見識、有批判思考甚至敢於當英雄帶頭控訴的學生,都會變成領導者眼中的「n十後」,那全人教育還辦得下去了?

唉。

2010年1月5日

小記事(9)

說離開都說了幾個月,還是待在唐乃勤。看來是意志不堅。說去就去,還是撇脫一點才對。也許是那些所謂道德感責任感的問題在擾人;但人在心不在,對工作也沒甚麼愛好,不是做工是熬工,那對誰都沒好處吧?總的來說,下學期真的不能再留了,反正算是好交代了。

近來看(其實主要是聽)了一個電視節目,好像是為一個小學通識教育的電視節目搞的頭戲,請了幾個主持上來談大家對通識的看法,順道歌頌一下新通識教育的偉大崇高。聽過他們對通識的見解後,在下的結論是:通識教育落在這樣的人手中來搞,好歹斷送了這一代學生的前程。甚麼以前的教師是主責傳授知識,現在的老師主責是教學生運用知識──簡直低能,甚麼叫知識都搞不清,人的學識識見是如何養出來的都不明白,現代的教育是如何自命針對學生基本需要實際把教育手段變成眼低手低都看不清,斗膽走來談教育的進化論,如何不誤了下一代學生?

假如管理香港教育的人是真的高瞻遠矚的話,大概他們已在計劃新的全人教育模式了。一眾學校還在圍著通識的話語搞東搞西浪費人力物力,不如把精神放在教育的根本上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