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3月4日

衝動II

有衝動看麥o麥,想也不想,便上圖書館拿走了四本。

麥o麥好看在敘述接受者與隱含讀者的差距大,所以我們讀時覺得和作者親近,而且可以一起取笑人物的低能,或者,做出作者預期的感動反應。

不過這個敘述格局是隨時會轉變的。就是當讀者他自己在閱讀過程中的定位定得越過了隱含讀者,走近了敘述接受者的位置時。例如故事裏談到「德和燒味」老闆(即是校長)為了內地女友阿花而成立春田花花幼稚園時,假如讀者是一個曾為女朋友傾家蕩產的人,那他不會覺故事很好笑,因為人不會承認自己是可笑的。這時候故事就會引發讀者超乎預期的感觸反應,而且覺得自己被諷刺或取笑,這樣而來的自悲自憐,可是很多青年人或自戀人士熱切追求的。

那如果讀者又不覺得麥o麥好笑,又不感動,只覺無聊呢?那有兩個可能性:一,讀者無心閱讀;二,讀者把自己代入了角色,確認自己是低能的──麥o麥和他的朋友是不知道自己的幼稚的,他們知道的話,也會覺得事情無聊。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