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3月13日

衝動III

又一次用「衝動」當標題,這反映了野人的缺乏創意,而且思想因循苟且,只會在過去中徘徊,對新事物沒有發掘的興趣,拒絕與世界同步前進,固步自封,僵化,癱瘓,變硬,該被切除,扔進回收箱,腐爛,重生,這樣一切就變得浪漫。

近來熱,所以容易有衝動。一發不可收拾。

先以雷霆萬鈞之勢攻陷《茶花女》,然後橫掃《麥o麥‧小心肉滑》、《麥o麥恐龍戀曲》、《麥o麥天空飛豬》,開始蠶食《哀悼乳房》......

為甚麼要用戰爭的形容詞/動詞來描述看書呢?這大概反映了閱讀中釋放暴力慾望的過程,我們把一本書讀完,就是把一個本來封閉了的世界打開,曝露,把一切藉想像作屏障和掩護的東西強行用自己的方法扯出來,那就是所謂的解讀,「解」就是暴露,是帶攻擊意圖的行為。這樣的用語和今天的醫學界理解疾病的情況,或者和學生老師理解會考的情況,大致相同。人們其實在命定一些東西是對人類無益的,人類應該用侵略的方式去同化它們,或作為對同胞的心理上的保護或安慰。那麼,書本對人類有甚麼害處呢?書本把真理揭示的同時,又把真理隱藏。人類本來不需用書本來領略真理,因為人本來有和上帝溝通的能力,但人的反叛使得人要藉「話語」(基督)來認識真理。因此,書本是用來補足人的罪的,是在不停地喚起人對本身罪性的認知。人對書宣戰,反映人企圖回復人最初對真理的自然感應能力;而這注定是會失敗的。

又或者,戰爭的描述是用來強化人的虛榮心。就如侵略者以征服大量土地來滿足虛榮的心理。因此,最典型的虛榮閱讀者是會揀些最易看的書來讀的,例如漫畫,那樣他們可以讀很多書──不管那是甚麼書,總之就是書。

......為甚麼要說這些?

在某個星期六,因為有點熱,所以買了些書:《笑的歷史》、兩本和觀看有關的書、一本講二次大戰的書、《紅字》、《唐吉訶德》、《前夜》、一本講紅酒的書......好像是那麼多了。

近來有衝動買金筆,因為未用過Parker,想買一支來畫畫;因為未用過都彭,想買支來插袋;因為未用過Waterman,想買支來寫寫;如果Cross不是支支也差不多樣,在下可能會買多支;如果Montblanc Meisterstruck以外的系到外型好一點,在下也可能會買多支。

買書失控症,如何看也比買筆失控症為好。

沒有留言: